顺势而为:使重大主题报道更加触动心灵——新闻传播中心“回望长征再出发”系列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亲历式报道记录的是记者亲身经历的一整个过程★,不仅能够捕捉和呈现更多细节,而且全过程呈现也让记者感情和感悟的表达能够层层递进★、更具说服力★。如前所述的《桃江渡口话“亮剑”》报道,记者讲述了当年中央红军主力部队渡河处之一的桃江渡口的故事后,聚焦岸边大榕树,★“古榕顽强扎根于一座老楼的护墙上★,与老楼合为一体,从内到外渗透出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生命力”★。记者寓情于物、借物咏情★,将当年红军将士与敌人决一死战所展现出的战斗品格和新时代革命军人继承先辈精神焕发出的顽强斗志借助一棵大榕树表现出来,生动之余凸显了报道的思想深度。由此可见,无论传播形态如何变化,来自一线、带有泥土芬芳的亲历式报道仍然能够凭其与众不同的视角和思考,带给受众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值得注意的是,亲历过程中★,记者既要带着信念也要带着真情,要主动运用介入式、嵌入式的传播方法吸引受众★,从而获取更多关注、取得更好传播效果。
新闻前辈穆青曾说,要使读者动感情,首先记者要动感情。记者通过亲身体验和逐步深入的探寻式讲述★,将所见所闻以及个人感受融入报道中,可增强报道的情感张力★,令报道主题、典型精神润物无声★。在报道《“凤凰山”上聆听信仰号角》中,记者踏访福建省宁化县淮土镇凤凰山村,遇到武警宁化中队组织官兵开展“重走先辈路★”活动★。记者随即跟随官兵一同登上凤凰山接受精神洗礼★。伴随着高亢的军号声★,记者细致入微地观察到,“现场官兵瞬间身体绷直,表情变得更加肃穆而坚毅★”★。现场感十足的细节描写,把官兵传承英雄精神、赓续胜战基因的决心意志具象化。这启示我们★,记者亲历式报道更容易引起思想共振、情感共鸣★,通过身入★、心入、情入,不仅感动自己,更能打动受众,让报道变成有温度的记录★,将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更有效地传递给受众。
好的选题、好的作品通过技术包装,往往能够实现“1+12”的传播效果★。该系列报道在制作视频节目时★,注重利用无人机、穿越机等新型拍摄工具★,精心设计剪辑、转场、特效等画面,增强视频产品的表现力。踏访江西于都★,视频节目采取交叉剪辑的方式,将90年前于都百姓用床铺、门板甚至“寿木”为红军搭建5座浮桥的资料画面,与今日于都河上红军大桥、长征大桥、集结大桥、渡江大桥、胜利大桥5座大桥横跨两岸的画面形成强烈对比,伟大长征精神的传承在历史和现实的辉映中现实可感。探访江西兴国老营盘山,用航拍镜头呈现漫山遍野、庄严肃穆的烈士墓碑,用视频画面无声讲述兴国阻击战的惨烈悲壮★。踏访江西信丰,在红军长征路上第一仗打响地★,中国军号等平台从百石战斗的一座碉堡开始,用历史画面逐一还原战斗的惨烈场景★,并辅之以讲解员的细致讲述,光辉战史的宏阔画卷在受众面前徐徐展开★。实践证明★,技术能给重大主题报道赋予生机活力★。军队主流媒体要主动拥抱新技术新手段,善用新传播技术,丰富传播样态;要善用AR/VR技术拓展报道维度★,为受众营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与受众形成良性互动;要借助数据可视化技术,给优质内容赋予新的活力,努力使产品赢得关注,破圈而出。
习主席参观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时曾强调,我们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要继续高举革命的旗帜,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该系列报道在选题策划时★,以讲话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出发”这个关键词,选取瑞金★、于都等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7座城市作为聚焦点,引导官兵探寻初心★、强固信念、激发斗志、锤炼作风,重整行装走好新的长征路,引起热烈反响★。由此可见,重大主题报道在选题策划上要始终围绕党、国家和军队的工作大局,始终当好主流思想舆论的“风向标”,不断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为强国强军事业凝聚磅礴力量。
摘要:重大主题报道主题宏大、承载厚重★,唯有不断创新内容形式,才能引领舆论场。本文结合新闻传播中心★“回望长征再出发★”系列融媒体报道探索实践提出★,要顺势而为,聚焦中心★,从选题策划、采访技巧、融合传播等方面加强重大主题报道★,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重大主题报道通常承载厚重★,如何让大道理可亲可感★,是重大主题报道必须关注的重点。该系列报道突出今昔对比,每篇报道都选取一支英雄部队,在回顾讲述红军长征动人故事的同时★,展现当下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在历史与现实的辉映对比中凸显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例如,报道《寻根励志“长征源★”》以第72集团军某旅“工兵红一连”为叙事主体,讲述该连前身部队在于都河上用800多条大小船只架设“昼伏夜出”临时浮桥的历史故事和近年来该连不断提升战时保障能力的实践。有网友留言★,伟大长征精神在今昔对比中更加具体可感★。由此可见,让长征动人故事的传播效果更加生动活泼,让重大主题报道的主旨主题更加贴近受众★,主流媒体必须在时代主题下挖掘党史军史故事的当代价值★,突出今昔之间的结合点、共鸣点,增强报道的接近性★,更好地帮助受众从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重大主题报道主题宏大★,拉近报道与受众的距离,让主题更加接地气有人气是难题也是提高传播质效必须完成的课题★。该系列报道聚焦每个采访点位的红色故址,以小见大引出其背后的长征故事★,令宏大主题更加可亲可感。踏访瑞金,记者以17棵“信念树”为切入点,讲述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夕★,17位青年怀着“青松常在,革命必胜★”的信念种下17棵松树的故事,亭亭如盖的青松生动诠释了坚定理想信念和坚强革命意志的代代传承。踏访遂川,记者聚焦★“雷打石”这一人民军队“第一军规”的见证物,回顾人民军队“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历史起源★,将“胜利之师睡马路★”“红薯藤上挂铜钱★”等感人故事娓娓道来,“只有始终坚持严明的纪律,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道理流淌而出……7座城市、7个剖面★、7个主题★,“信念树”“雷打石”★“红军桥”等一个个具体可感的红色故址及其背后的感人故事,以小见大,将长征精神的内涵一一呈现。实践表明,以小见大在重大主题报道中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通过聚焦一件事★、一个人甚至事实的一个剖面、片段★,深入挖掘和展现其背后的普遍意义,能够让重大主题报道进一步落细落实★、求新求深★,有效提高传播质效。
全媒体时代,不仅需要传播内容贴近受众需求,传播形式也要贴近受众喜好。该系列报道注重发挥图文音视频融合宣推优势,以★“文字+视频+海报”的跨媒介组合形态,立体呈现长征出发地的实景实貌,让一个个动人故事更加撼动人心★。例如,记者踏访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出发地江西于都,《报》推出文字特稿《寻根励志“长征源”》;中国军号★、学习军团等平台则针对网络传播特点,推出配套海报和视频节目★,与文字产品互相映照,用多样化的叙事手法和表现方式,让伟大长征精神更加立体可感。实践证明,在当前媒体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重大主题报道要发挥特殊功能,必须强化融合意识★。要构建报★、台★、网、端、微★、屏等平台的全媒体传播矩阵★,实现“多军兵种联合作战”;要针对不同平台制作不同体裁、不同样式的产品★,实现多样态传播★,扩大整体覆盖面;要针对不同受众的审美情趣★,有针对性地推出个性化的产品,凸显传播的精准性★。
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传播策略也必须根据舆论场态势动态调整,才能取得最佳传播效果★。该系列报道推出后★,根据各平台用户反馈和传播效果评估,相关产品及时进行二次创作★,尤其是针对抖音等短视频平台碎片化传播特点,该系列报道聚焦故事、人物、物品等不同侧面★,将视频节目精准拆分为几十秒不等的短视频★,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亲和力、传播力和影响力。例如,踏访江西于都,90年前红军渡河的简易浮桥与90年后高大现代的5座大桥被浓缩在27秒的拆条视频中,伟大长征精神的传承不言而喻;踏访兴国★,江善忠烈士为了掩护伤病员和其他战友,独自把敌人引向山势险峻的芒槌石山峰★,坚持战斗直至弹尽援绝★,宁死不屈、跳崖牺牲的感人事迹,被凝练成33秒的短视频,血衣遗书的画面冲击着每位受众心灵,人为党甘愿赴汤蹈火的绝对忠诚令人动容。这一实践启示我们★,重大主题报道要重视过程管控。要着眼传播效果最大化,及时评估产品效益和舆论反映;要动态优化传播策略★,通过二次创作积极适应舆论场变化;要让大主题大道理保持原味★、留存真味★、增添趣味,带给受众更多回味。
该系列报道沿着红军长征出发启程的路线展开★,记者为受众当★“导游”和“现场主播”,带领受众来到一个个红色故址,聆听一个个感人故事。报道《桃江渡口话“亮剑”》中,记者跟随江西省信丰县新田镇百石村的老支书爬红军长征路上第一仗的战斗遗址。“山虽不高,路却非常陡峭难行”,记者一边走一边喘着粗气介绍当年战斗的情景,红军将士的勇敢无畏更加凸显。实践表明,在亲历式报道中★,记者不仅是信息的收集者和传播者,还是事件的直接参与者★。这种参与性让记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和反应来展示事件的不同侧面★,为受众提供更全面的视角★,让新闻产品更真实可信。
2024年10月,习主席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发展壮大主流价值、主流舆论、主流文化。重大主题报道是主流价值的体现,是主流舆论和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重大主题报道传播质效对于凝聚社会共识★、加强舆论引导★、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民众爱党爱国爱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全媒体时代,随着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和受众接收信息渠道、审美偏好的变化,特别是意识形态多元化的加剧★,给重大主题报道的传播带来严峻挑战。这就要求主流媒体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破解其理论和实践难题。2024年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新闻传播中心策划推出★“回望长征再出发—记者踏访长征出发地★”系列融媒体报道(以下简称“该系列报道”)★,讲述长征出发地的动人故事,传播伟大长征精神★,激励官兵在新的长征路上继续奋勇前进★,引起持续关注和广泛好评。该系列报道顺势而为,聚焦中心★,在选题策划、采访技巧、融合传播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对于主流媒体特别是军队主流媒体创新开展重大主题报道具有借鉴参考意义★。